本届珠海航展到此算是落下了帷幕,不管是各种首次亮相的新武器还是第一次进行了地面展示的歼-20等现役先进装备,都吸引到了足够的注意。而除了这些已经拿出实物的参展装备外,各种尚且处在研发乃至预研阶段的东西,也同样有足够的关注,比如印度媒体就对000这次航展上几款可能与未来我军六代机有关的概念模型格外的感兴趣。
印度媒体《欧亚时报》就专门刊登了一篇长文,分析这次珠展上展出的一款无尾布局的双发有人战斗机的模型,认为这一款战斗机与之前出现在过卫星地图上的一款神秘的技术验证机非常类似,应该都与我国的第六代战斗机研发工作密切相关。因为这款模型格外的符合下一代战斗机需要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特征,无尾布局带来了非常好的全向隐身性能以及高速能力,更小的阻力换来的大升阻比也显著提升了航程;这种模型的展出说明我国的下一代战斗机研发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成果。
而第六代战斗机正是美国空军目前最热炒的话题,从美国空军部长到美国空军各个战区司令部的将军们,都在反复不断的表态NGAD项目是美国空军维持对中国空军优势的关键所在,都在强调美军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到下一代战斗机项目当中,以求早日的将下一代战斗机投入实用。而印度媒体通过对我国本次航展的展出推定,美国人这个想要弯道超车的如意算盘大概是打不成了。
按照美国空军部长的说法,美军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确保美国空军能够在我军之前装备6代机,而且要维持这个优势在至少一个月的水平上。而印媒认定我军的预期应该是在2035年之前装备六代机,虽然在计划表上比美军更晚,但不管是开发进度上,还是相关成果的展示上都并不比美军落后,再考虑到我军装备研发列装上的高效率,最后很有可能会赶在美军装备6代机之前,列装中国的下一代战斗机。
实话说,听一个自主研发四代机的能力都还不具备,五代机至今都还没有,就更别提六代机的国家媒体,和他们的专家来分析六代机,还挺让人无语凝噎的,尤其是印度人还觉得,下一代战斗机的概念,很有可能不再由美军而是由我军来进行定义,比如说卓越的全向隐身性能,大航程,高速度,高信息化水平等等,而这款新机的原型机,应该在5-8年之后能首飞。
关于谁能定义下一代战机的问题还是挺值得说两句的,如果我们抛开中美两国为了搞形象宣传强行对标出的五代划分法,回到当年四代划分时代去的话,那么能看见其实每一代战斗机比起上一代来都有一个核心领域是具备上代所不能具备的开创性的,而现在讨论下一代战斗机,似乎除了美国人在媒体舆论上的宣传外,还没人能找清楚下一代的这个足以划代的突破性在哪里。
第二代战斗机是从喷气式战斗机诞生那天起人们对于速度的追求所产生的结果,是战斗机高速性革命的最终产物,第一代战斗机无论如何换发如何改进,都是无力追赶二代机在1.5马赫乃至2马赫的速度极限的。而三代机则是战斗机机动性革命以及能量空战理论启蒙的结果,二代机不论如何进步,其机动性尤其是高亚音速机动性,都不可能达到三代机的平均水平上。开创了四代机的则是态势感知能力上的革命,有源相控阵雷达,高性能现代化光电系统配合高隐身性设计所带来的发现与被发现距离上的优势是传统战斗机无法具备的。
虽然历代战斗机之间在其他性能上也会有巨大进步,但那都是上一代战斗机通过改进能够追上的,算不上新一代的根本,二代机的雷达与第一代实用化导弹给一代机也能用,F-14作为最早的三代机,AWG-9雷达与不死鸟导弹是从上半代的F-111B上拿过来的。欧洲双风在对抗演习里拼机动性战胜F-22/35的案例不少,但F-15不管换多先进的雷达,用多先进的吊舱,其态势感知能力还是因为隐身性能的差距,而与F-22和F-35相差甚远。
那么,六代机作为核心的性能在哪里呢?哪一个方向上的性能飞跃,能让6代机真的拉开与5代机的差距?在高清这个问题之前,说第六代战机确实是为时尚早的概念炒作,最多说能拿出一款比当前五代机们有绝对性能优势的战机,仅此而已。美国空军现在之所以天天把六代机挂嘴边说,那是因为在我军的歼-20占据后发优势之后,美军自知自己的两款隐身机没有了性能优势,数量优势也不再稳固,要靠研发新机来重夺性能优势,而想要找国会要钱那就要巧立名目找理由,把6代机,把NGAD搬出来炒个概念而已。
相比于美国空军目前在热炒所谓的第六代战斗机的概念来说,我军在相关项目的开发上就显得远没有那么的着急。如果关注航空工业相关的期刊论文的话就能发现,关于新战斗机的预研论证工作,在强核心平台还是强总体体系上,我国航空工业南北两大所之间,都还存在着不少的争论,甚至能够有总师级别的人物参加,所以对于什么下一代战斗机的定义,或者啥6代机要服役啦之类的话题,完全没有必要太着急。
相比起病急乱投医的美国空军也好,相比凑个热闹炒个概念的印度人也罢,咱们都没有必要对所谓的NGAD概念看的多神圣,那个东西是不是真的能算6代机,亦或者航空工业几个概念模型谁与六代机更相关,都还没个定数呢。